你可能在買跑鞋時聽到店員跟你說扁平足、訓練時被教練說內旋足、去看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時,發現自己是扁平足或是內旋足?
那扁平足是怎麼影響運動表現的呢?扁平足和內旋足差在哪裡呢?
「內旋」是什麼?」
健康情況下,走路和跑步的過程都會產生「腳內旋」的動作,簡單的從外觀上來看,會有些微的足弓動作,足弓往下、往內沉的動作方向就是「內旋」。正常幅度的內旋有助於我們的移動,提供良好的穩定性與緩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iX0Fb-Lfw&t=12s
那內旋足又是什麼?
內旋足(pronated foot)又常被叫做功能性扁平足,指的是在沒有踩地承重下,足部內側仍會見到足弓,但是只要一踩地承重,內側足弓就會明顯塌陷,甚至完全消失。和結構性扁平足不同,結構性扁平足不管有沒有承重,足部內側都看不到足弓。
內旋足和扁平足的足弓穩定度比較差,也比正常足弓者容易疲勞痠脹,雖不影響運動能力,但長期缺少輔助或沒加以處理的狀況下,恢復能力與運動表現會受到影響,因此常見內旋足個案都是在運動量增加或是已經運動很多年後衍生出足部的問題,因而決定就醫甚至開刀。
內旋足發生的原因可能有:
1. 內側足弓的舟狀骨與楔形骨不穩定
2. 外傷或先天韌帶鬆脫引起向下塌陷
3. 慣性扭傷造成足部外側肌群過度用力
常見不舒服的位置:
容易在腳踝處或足弓產生疼痛、紅腫、足部內側結繭,或整個足部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痠脹疲勞。
怎麼知道有沒有內旋足
最常見的就是使用舟狀骨掉落測試評估,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juNMmD7-Y
常見的問答
Q1: 我有內旋足,是不是就不可以跑馬拉松或是進行高強度運動?
A1: 有內旋足還是可以跑馬拉松和進行高強度運動的,內旋足確實是運動傷害的其中一個風險因子,但透過評估與治療是可以討論運動計畫和執行高強度訓練的。畢竟沒有人說必須擁有好的足型才能運動啊!
Q2: 內旋足可以改善嗎?
A2: 透過評估與適當的訓練,進而改善疼痛與或動作品質、增加穩定感,一部份的個案可以改善內旋的情況或是避免惡化。也可以透過選擇適當的鞋子、鞋墊或貼紮讓個案獲得適時的輔助,達成他們的目標。
常見的練習有:
1. 拇趾外展肌、脛後肌訓練
2. 大腳趾穩定訓練(創造足弓):腳球踩穩的同時,腳指頭要放鬆
此文謝謝一路一起努力的個案、同事和師長。
提醒:衛教文章並無法完全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評估,如果有更多疑問,強烈建議就診實際評估